S:在知乎上看到关于 “ 快速阅读 “ 的问题,然后提到说要 < 消除内语 >,即脑中的声音。让眼睛去读,而不是发声去读;但尝试几次之后,依然失败;同时,在《精进》一本书中提到关于学习,应该以 < 自己的初始疑问为中心 >,去阅读。
另外,认识到快速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对今后的帮助,所有准备重新整理,并落实到行动
W:知晓快速阅读的核心观念,具体执行的方法,并落实到可执行的行为
整理快速阅读的核心与方法
总结
去结合《精进》中提到的学习方法
知乎问题:快速阅读该怎么学
观点一:确定作者关注的问题,并寻找答案
【思考】这个观点,是从作者为中心的角度去思考,旨在剖析文章;
知乎 From 核聚
读书就是探索。
目标1:确定作者在关注什么问题?
如果一本专著没有讨论任何问题,或者讨论了各种问题而没有突出的问题,那就算不上专著,只能是文集之类
很多情况下,< 书名 > 就是说明了关注的问题
目标2:找出书中最关键的问题来回答这个问题,而且必须要找到书中的原话。而不是自己模糊的感觉。
目标3:针对这个问题,找出书中有没有提到其他不一样的、别人的观点?
目标4:两者相比较,哪一方的观点更有道理?为什么?
目标5:自我思考;作为读者,你怎么看?
这样读一本书,你未必会读得很快。但读书会变成福尔摩斯探案,围绕着核心问题,不断找线索、找证据,最终发现答案。
效果,完全可以用来写个书评,或者做个读书报告。细节部分,再根据主题内容做补充即可。若有其他需要,可以回头再查阅。这个方法可以用来速读,也可以精读。所谓精读,是对书的某一个章节,甚至一个段落,都可以用这种方式提问,挖掘到深刻的部分,并将问题、事实与概念在大脑中串起来。如果经常这么做,读书就会很快。因为同一领域的书,大部分内容都是重复的。
不适用的场景与书籍:
太经典的书籍
- 例如《道德经》;处处都是重点,处处都是核心;因为智慧已经被浓缩的不能再浓缩了。
太专业的书籍
- 例如《童年的秘密》、《纯粹理性批判》;有的书太深奥,一环扣一环;或者太专业,太深刻
例如充斥着图表和公式的书,适合做工具书;或者深究
《如何阅读一本书》
- 明确自己的阅读目的;消遣、获取信息、形成观点
- “ 形成观点 “,你需要知道作者的想法和观点,并形成自己的观点,而且还要能够批判他人提出的观点,时刻注意想法的差异;这是训练批判性思维的一种方法,有利于形成自己的价值观;
- 基于你具体的初始问题,筛选有用的信息;本田直之先生所著的《杠杆阅读术》一书中,做过如下解释 “一本书里的重要内容占20%,再从其中抽取80%后,所提炼的要点只占16%。如果是200页的书,就只有32页是关键内容” 、
- 找主题句。
- 主题句为段落第一句。
- 主题句为段落第二句。
- 主题句为段落最后一句。
但我还是要请求你,假如读了之后觉得它们不合口味,那就把它们搁到一边吧,因为除非你能真正享受它们,否则读来也无用。
没有人有义务一定阅读诗歌、小说或其他可以归入纯文学类的作品。人一定是为了寻求乐趣而阅读,然而谁又能保证使某个人快乐的事物也一定会使其他人快乐呢! From 毛姆
观点二:具体的阅读方法
避免发声。出声阅读是影响阅读速度的重要因素。 实验统计表明,朗读的速度最快每分钟只能达到200字,而默读每分钟可达800字左右,是朗读的4倍。因此,提高阅读首先要学会默读。默读的关键在于避免出声,有的人在读时虽然听不到有明显的出声现象,但是仔细观察会发现他的唇或舌在动,说明其阅读仍有不易觉察的潜在发声现象,这仍会影响到阅读的速度。在实际阅读训练中,要有意识地克服唇动、舌动的现象。
即使有内语,也可以加快速度,快速阅读。
实际发现,还是很有帮助的。
减少注视点。 阅读过程中,眼睛是以快速眼跳运动 的方式进行的。而眼跳运动的时间只占10%,而眼睛停留在各个注视点上停留的时间占90%。可见,眼睛不是靠眼跳的运动,而是通过眼跳过程中的 注意停顿 来获取信息的;这样,减少一行乃至一页文字中的注视点,也就相应使得视觉幅度扩大,每次眼停获得的信息增多,从而可以节省阅读时间,提高阅读的效率。
缩短眼停时间。
避免回视; 回视是指眼跳经过某一注视点后又重新返回。回视的次数越多,阅读的速度就会越慢。因此,必须努力克服回视的毛病。一般来说,回视的出现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阅读缺乏自信,总担心没有完全看清楚。要避免回视,就应从这些方面多加注意。
《博赞脑力训练手册》当中,作者已经做过大量研究。
阅读速度的提高并不会影响理解力,你不理解某个内容是因为你过去的知识储备不够。
你反复回读、复读是不会增强你的理解力的,反而会阻碍你对整篇文章的理解。
文章是一个整体,中间出现一些不太明白的词,只要不影响你对主题的理解,你不理解也没有关系,直接顺下去读就可以了。
只有当你的阅读速度影响了你对作品主旨的理解,降低了阅读的快感时,才需要调整
麦田星空 的回答
用视觉输入代替逐字输入。
- 很多人的阅读习惯是从左往右、从上往下,逐字逐行地读,这其实是效率最低下的阅读方式。
- 阅读本身分为 阅和读 两个部分。阅,对应的动作是看,读对应的是听;
- 阅是视觉输入,就像你看一幅画一样,你不会从上往下从左往右按着顺序来看,你一眼瞄过去就能知道这是幅人物画还是风景画。
- 读,是听觉输入;你得按照一定的顺序描述才能把它还原成一幅画,既然看一段文字就像看一幅画,你一眼瞄过去就应该知道一幅画的内容,那就没必要逐字去读。
理解这一点很重要,所谓快速阅读,就是指快速地找出一段话的关键信息,直接跳过和忽略那些不重要的辅助信息。
抓概念。
- 没接触过的新概念;方法论也可以归为新概念;
- 不够重视的旧概念;就是作者试图用自己的论证来说服你,让你了解自己以前的观念是错的,是具有片面性的,是可以重新解释的。
观点三:反对意见
Pierre
不要自学,因为关于快速阅读的训练基本都是骗人的;你的阅读速度取决于 1) 大脑的理解速度; 2) 你的专注程度
前者基本由你对文字和概念的处理速度决定,可以通过多阅读和多了解阅读材料的相关知识来提到;后者可通过手指或笔 指引自己阅读来避免走神;
关于默读的形成机制和深层原理直到现在都还有争论,总的来说,它是人类大脑在阅读文字时的自然过程,学术界对默读一般有以下三种认识:
- 对看到的文字进行语音化处理(phonological coding,即默读)是在阅读行为最开始就会发生的,很有可能是在大脑获取单词含义这一过程中产生。
- 默读是「大脑用来理解词汇」或者「理解词汇之后增强短期记忆、帮助理解、还原音韵和语调」的。这个或者代表学术界对此还有争议。
- 默读是阅读过程的副产品,在高水平的阅读者中,默读是普遍存在的。
一个有意思的知识:天生的聋哑人在阅读时也会进行默读这一过程。
目前为止,还没发现有哪篇论文含有「默读会降低阅读速度」这一结果的。
正常人英语母语阅读速度为每分钟 200~400 单词(对内容完全理解的前提下),而速读布道者则宣称可以通过消除默读的方式来通过视读(visual reading)来达到 700 单词每分钟以上的阅读速度。
总的来说,教授得出了结论:所谓速读,不过是略读(skimming)罢了。略读谁都会,略得越多,读得越快,懂得越少罢了。 200~400 单词每分钟是充分理解全文的正常阅读速度。高于这个速度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只不过需要通过牺牲阅读效果 / 质量来达成罢了:读得越快,所能够理解的部分就越少。脱离对材料的实际理解程度(阅读效果)来一味追求阅读速度没有意义。
【总结】
- 默读是正常现象,且不存在任何科学研究来表明,默认会降低阅读速度;
- 所谓速读,不过是略读;略读越多,读得越快,但懂得也越少
- 通过 手指或笔 指引来避免走神,只是帮助那些原本阅读速度低下的人回到正常水平;
1460
看到有的人说,第一步要抑制脑中发音。这是完全错误的。说这话的人,严重怀疑他没练过!!!千万不要主动抑制发音!!!重要的事,说一遍!!!否则将完成严重的后果!!!
观点四:对于快速阅读的理解
Rainbow清浅
快速阅读的概念应该分为2种:
- 一种是阅读速度(理解速度),即每分钟阅读多少字
- 另一种是通过科学的方法用较少的时间掌握书中大部分的重点。
关于文字的阅读速度本质上是理解速度的问题,这取决于阅读对象的难易、逻辑结构、语言、对这类内容的认知度等。有很多快速阅读文字的训练方法,比如抑制默读则阅读记忆速度会更快、眼球跟着一个物体移动、甚至于说将文字像拍照一样摄入大脑,颇受人追捧,但是我之前看过不少分析这些方法并不科学的文章,深以为然。 要提升文字阅读速度还是要多看多练,自然就会提升了,无捷径。
不用轻信一些快速阅读的方法,要有自己的判断是否科学;
个人是采用SQ3R阅读法,用较少的时间理解一本书中60%-80%的内容。这个方法也不是适用所有书籍的,像散文之类的还是仔细品味吧,这个快速阅读法比较适用于商业类、个人提升类的书籍。
01 | 纵览全局
- 书名和副标题、目录、作者介绍、推荐、自序,第一页和最后一页,先快速看一遍这些内容,对整本书的结构内容、作者精通的领域、整本书最大的特色和价值所在有个直观的了解。
- 之后拿一张纸写下问题,比如通过这本书来解答什么疑惑,书中的知识能解决什么问题等,带着问题找答案总是会更容易集中精神。
通过纵览全局,确定几个问题;例如作者写作的背景、作者关注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后续总结)
02 | 关键点扫读
浏览粗体字、段落开头、段落结尾,并将重点内容标记出来。
03 | 建立框架
完成关键点扫读后将还能记得的内容建成一个框架(我是手绘逻辑图的,觉得顺手的方法就好),这时候会有很多东西不记得,没关系,这是很正常的情况,将记得的内容梳理完后,再通过快速浏览一遍关键点将框架补全即可。
04 | 重新阅读
采用何种方式,阅读哪些内容,我一般根据时间和目的来决定的。
比如说,我在做关于定位概念的主题阅读,那我在建立出框架后,就只阅读关于定位的内容,其余都忽略,留待之后有需求的时候再阅读。
如果我是想完整地阅读这本书,那我会从关键点中挑选我不明白和感兴趣的内容来精读,其余的则扫读带过。
不管采用何种方式,重点都需要标记出来。
05 | 回忆&记录
在阅读完一个关键点或者章节后,用自己的语言将关键信息填充到框架中。填充完成后再回顾一下标注的重点,查漏补缺。方法根据自己的习惯,思维导图、手写、手绘、大纲都可以。
06 | 回顾
在完善框架之后,其实一份读书笔记就已经完成了,之后隔一段时间把读书笔记拿出来温故一下,有利于记忆及运用。
————————–分割线——————————–
sting
很多人在说,干嘛要快速阅读?应该找一本好书精读。
我的理解,快速阅读就是根据自己的需要来找信息和读书的一个策略。为了从海量的知识库中能够迅速找到自己想要的知识,我们往往使用搜索引擎找文章。
在此过程中,找到值得精读和练习的书,还是需要精读。
对于快速阅读,他的理解也是为了快速定位所需的内容,而不是增加阅读速度;是基于一定目的的阅读;
正确的速读方法:眼睛每一次停顿时,尽量同时多看几个字。不要逐字阅读,不要回读,不要复读。
初期训练时候,可以用手指指示,实验表明,跟着手指运动,眼睛更加放松、更加高效。
大脑中一定要有目的性,这样才能快速扫描和迅速记忆。
观点五:不同的阅读速度
我把读书分为悟读、精读和泛读。
- 所谓悟读,就是认真领悟,一句一句认真理解和阅读,最后甚至通过反复阅读背诵出来。这样阅读的范围一定是顶级经典著作,是对人类文明和智慧带来重大价值的著作。 今天我们已经不一定非要把四书五经都背出来,但像《论语》《中庸》《孟子》这样的内容依然值得深度理解,并把极好的内容背下来。这一类著作有很多,像《老子》《庄子》《孙子兵法》,以及一些宗教经典,都可以列入这类。读这样的书,一天只要读一段就行,要反复咀嚼反复朗读,直到有所领悟方可罢休。拿起这样的书,先必须凝神屏息,心态保持宁静,不能有杂念和烦恼留在心里。
- 所谓精读,就是碰到你特别喜爱的书,在文笔上、知识上、思想上、高度上都有启示的图书,就可以多读几遍。 比如我把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读了四到五遍,书中魔幻现实主义的描写、文笔的流畅、人物命运的描述,都让我有爱不释手的感觉。阿来的《尘埃落定》我也读了三遍,文笔铺陈上和《百年孤独》有类似的手法。岳南的《南渡北归》厚厚三本书百万字,我也阅读了两遍,对于一代知识分子的命运总是心有戚戚然,久久不能释怀,拿起了放下,放下了再拿起来。一个人一生,总应该有十本左右的书是反复阅读的,通过深度阅读,提升自己的情感度和智慧度。在我前面一个月介绍的几十本书里,《通向常识之路》就是值得大家读第二遍的书。
所谓泛读,就是泛泛阅读。我认为世界上大部分的书,泛泛阅读就可以了,主要是为了增加自己知识的广度和思维的宽度。 我拿到一本新书,一般都会先随意从中抽取几页阅读,如果读出点感觉,就会从头往后顺序翻阅,凡是觉得罗嗦不值得花时间的地方,眼睛就扫过去,凡是需要认真阅读的段落,就放慢速度仔细阅读。有的时候读到好的地方,也会用笔做标志,这样读完了可以把重点再读一遍。这样的阅读,我的速度大概每分钟一页左右,一半300页左右的书4个小时左右读完。这次读书活动我为大家介绍的书,大部分都在泛读之列。这也是为什么我能够每天给大家介绍一本书的原因。但泛泛阅读也不是读过就算,书中如果有给你灵感和思考的地方,依然要重点标注出来,或者扫描存档,以备以后学习和引用。
根据不同的内容,进行选择;凡是觉得不重要的地方直接扫过去就行;凡是需要认真阅读的段落,就一定要放慢速度仔细阅读。
观点六:读书目的
一、要确定读书的目的,根据读书目的的不同要有不同的方法。
曾看过一篇网上的文章,说林志颖带Kimi参加法国图书节最终被劝退。为什么呢?不是因为Kimi不认真,而是因为他太认真了。认真到废寝忘食专注读书,读得还很快,难道这不好吗?是的,组委会认为一点都不好,他们认为这种一心只为得奖的做法有违读书节的初衷。读书是为了让自己沉浸于书中的世界充分享受读书的乐趣,而不是为了任何别的功利的目的。
但如果我们读的是商务类书籍,那么请一定带着目的去阅读。因为如果你读书是有目的的,你告诉自己的大脑要练习什么,寻找什么,那么在读书的时候你会更快地找到答案,从而使读书显得更高效。
二、阅读一本书不必头读到尾。
当我们第一次去一个陌生的很大的地方,比如公园,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对,找地图,地图能指引我们找到目标。同理,去一个新公司上任,首要的就是了解这个公司的组织架构,这一定是一个最好的开始。
有启发的对比与比喻;找地图是自己的习惯,但对于读书,却没有,需要反思;
读书,也是如此。一本书的序言、目录、后记有助于我们最快地掌握全文概要,这样我们可以在有限地时间里抓住书的重点,在有限的生命里多读几本书。因为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就像二八定律所说,一本书中的重要内容不会超过20%
三、一定要想办法将书弄脏。
建议用各种方式,如划线、记号、括号、折页、便利贴等自己独特的方式做标记来打造一个自己专属的书籍。这样的方式有助于我们对书的理解和记忆,是一笔很大的财富。
五、一年读多少本书不是关键,重要地是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