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mmy那些事儿

《未来简史》读书笔记_尤瓦尔.赫拉丽

《未来简史》_ [以色列]尤瓦尔•赫拉丽

Yuval Noah Harari

序 人类的新议题

回顾困扰人类的三大议题,在时间的长河中逐渐解决之后,引出新时代的三个议题;

原有的议题

原有的议题 当下的 “ 改变 “
饥荒 夺走生命的数量:肥胖> 饥饿和营养不良
瘟疫与传染病 ~流感、黑死病~ 非传染性疾病 ~癌症、心脏病~
战争

新时代的议题

新的议题 描述
战胜死亡 变化:由过去的神学问题 $\to$ 技术问题
追求幸福 两大方面:生理层面、心理层面(主观条件)
人成为神 三条路径:生物工程、半机械人工程、非有机生物工程

备注:

  1. 这里的人,并不指个人的人,而是“人类整体”
  2. 这仅仅是一项预测
  3. 追求,但不一定能够实现


  • 死亡:原先认为死亡是无法避免的;但现在已经认识它只是部分机能的失效;如果我们能够更换细胞(更换心脏)、或者通过科技方法(基本、纳米技术、再生组织与器官)来进行机能的重塑,就可能延长甚至重新定义生命;

    生命的延长会产生巨大的变化:婚姻、职业生涯

  • 快乐:快乐与否取决于你的预期,而非客观条件;但随着客观条件的改善,预期也会不断膨胀;现在能让你感到快乐的事情,下一次发生的时候可能就不会如此 ; 快乐是主观的,是短暂的;获得快乐时,我们的反应不是满足,而是想得到更多;

19世纪和20世纪,国家虽然打造了一系列利于个人的系统,但它们最开始的出发点是为了国家强大,而不是确保个人福利;

  • 成立学校 $\to$ 培养温顺而有技能的国民,为国家服务*
  • 卫生系统 $\to$ 国家需要强大的士兵和工人
  • 福利制度 $\to$ 最初开办养老金制度,主要目标是确保国民忠诚;你18岁的时候为国家打仗,在40岁愿意纳税,那是因为希望到70岁的时候可以得到国家的照顾; 【很多人追寻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出发点也是这样】
  • 人成为神:
    • 生物工程:基因、神经元、大脑回路
    • 半机械人工程:让人体与各种非有机的机械装置(仿生手、义肢,或是将纳米机器人注入我们的血管,让它们负责修补)
      • 例证:瘫痪的病人能够仅靠意念就移动仿生肢体或操作计算机
    • 非有机生物工程:智能软件替代神经网络,无机生命替代有机生命

一旦走上这条路,将没有刹车;因为人类只要一有重大突破,就不可能只局限于它最初的目的;


其他知识

  1. 对于草坪的认知:富人的场所往往会有一片草坪,越大说明越富有; 【每个现象的背后一定会有它的原因】
    • 因为贫穷的农民绝对不可能把土地与时间浪费在草坪上;于是,城堡入口的那一片草坪成了无法造假的身份的象征;之后,看到草坪,就会联想到权利、金钱和欲望
  2. 研究过去不是为了重复过去,而是为了从中获得解放
  3. 人们之所以害怕改变,是因为害怕未知。但历史唯一不变的事实,就是一切都会改变。


一、智人征服世界

了解智人是一种怎样的生物。

  1. 人类与其他动物有何不同?
  2. 人类如何征服世界?
  3. 智人真的是比较高级的生命形式?还是仅仅只是欺负其他物种的生物而已?

人类对待其他动物(世界)

智人对地球的影响

  1. 人类灭绝和主宰了其他动物,征服了世界。
  2. 智人突破了地球上各个生态区之间的阻碍。在人类世,地球上各个区域之间是联系在一起的,地球有史以来第一次成为一个单一的生态系统。因为在智人以前,各个生态系统之间是彼此独立的;
  3. 智人开始突破自然选择的边界;几亿年来,生物的进化无论怎么变化都是在有机领域;而智人正准备将生命形式从有机领域延伸到无机领域。

生物也是一种算法

  1. 引出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观点:生物也是一种算法。
  2. 人和其他动物一样,都是一套以繁衍为目的的生物算法。只不过人类的算法,则是通过感觉、情感和思想来运作。

理念的转变(对待其他动物)

  1. 狩猎采集:平等地对待其他生物;人能否存活,有赖于理解和尊重周围动物的欲望;
  2. 农业社会:动物从有感情、值得尊重的生命体降格为人类的资产;人类以自身需求驯养动物,无视动物的情感需求;研究表明,动物(尤其是母子之间)是有感情需求的。
    • 进而把不同等级的人也视为资产;比如,出现过把人当做奴隶,随意处决;
    • 农业社会产生了有神论者;有神论承认了人类的主导地位,可以剥削其他生物。比如基督教;
    • 人类赋予诸神以神格,但同时也将人神格化了。
      • 表面上,神创造了人类;但是,神要负责在人类和生态之间进行调节;但只有人才能与神交谈;(隐藏着说明,人类世高于其他生物的物种。)
  3. 现代社会:把人视为高于其他物种的存在;人文主义奠基了智人拥有某种独特而神圣的任性,动物则没有,而自然也不再重要;

人类的特质

人有灵魂

人有心灵

作者并没有直接给出人类是否有心灵的答案;因为我们无法解释心灵;

  • 人类的一切行为或感受都发生在神经网络中(当人有不同的情绪时,大脑不同区域的神经元有不同的反映)
  • 如果一切都发生在神经网络中,那何必把心灵独立出来?
  • 如果心灵高于神经网络,那它又在哪里?

“他心问题” - “图灵测试”:但即使通过了测试,也并不能说明什么。 【这只是一个知识补充,并不是主要的核心观点】

what :图灵测试认为,想判断一台计算机有没有心灵,做法是安排测试者同时与真人和一个计算机沟通,而测试者不知道哪个是计算机哪个是人;最后让测试者对它们的身份进行判断;如果无法判断或打错,就认定它具有心灵;

图灵从自己的个人经验得出: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别人对你的看法了;

人有意义之网

  1. 动物只能想象实际存在的东西,而人类可以想象虚拟的东西,想象主体间的东西,比如国家、组织、法律。
  2. 只有智人才能够大规模且灵活的合作;并且,人类可以通过虚构的故事组织大规模的协作,这是人类的力量被放大、主宰世界的根本原因;
    • 所有的大规模合作,都是基于我们想象的秩序;
  3. 想要破解未来,必须破解出种种赋予世界的虚拟构想;

客观现实、主观现实之外的第三种现实:互为主体的显示;互为主体的现实,并不是因为个人的信念或感受而存在,而是依靠很多人的沟通互动而存在的。这是个体集聚引发的群体效应;金钱原本是没有客观价值的

当大家一起编织出共同故事网的那一刻,意义就产生了。 那些诸神,都是我们虚构的;在斋戒日禁食,清明节扫墓,这些日期原本就是一个再正常不过的日子,只不过当我们一起编程的时候,意义就产生了。

智人统治世界,只因为只有智人能编织出互为主体的意义之网:其中的法律、约束力、实体和地点都只存在于他们共同的想象之后。


二、智人为世界赋予意义

人类创造了怎样的世界?

人类为何如此深信自己不但控制了世界,还能赋予世界意义?

而人文主义(即对人类的崇拜)又是如何成为所有人最重要的宗教的?

虚构的力量

智人活在一个三重世界中:

  1. 客观世界(客观实体:河流、山川)
  2. 主观世界(内在的主观体验:恐惧、喜悦)
  3. 想象世界(金钱、神、国际、企业、品牌);
    • 品牌的价值,甚至高于客观实体的价值;

想象的虚拟实体

  1. 5000年前,人类发明了文字和金钱;文字:催生了强大的虚拟实体;
  2. 企业、组织,它们的力量在于能够将虚构的信仰建立在一个让人顺从的现实之上
    • 货币概念;整租制作一些本身并无价值的纸币,宣布它们是有价值的;强迫人们用这些纸张,人们别无选择
    • 教育系统;那些优秀职位都是由成绩好的人抢下,所以它们宣扬考试是评估的最好方法

故事本应该只是工具,但却成为了目标

  1. 公司、组织和货币,都只存在于我们的想象之中,是人类发明了这些概念,好让它们为人类服务;但是,为什么最后反倒是人类为这些概念服务,甚至牺牲生命?
  2. 要努力区分虚构和真实;我们一旦忘记了哪些是虚构的,就会开始跟现实渐行渐远
    • 判断真实实体的标准:它是否会感觉到痛苦
  3. 未来会有更加强大的虚构概念

科学与宗教之争

虚构故事是人类社会的基础和支柱,随着历史的不断演进,关于神、国家、组织的故事越发强大,以致于开始主宰客观世界。

宗教

  1. 宗教不是超自然
  2. 宗教不是是否信仰“神”的问题
  3. 宗教是要巩固世界秩序;
    • 宗教认为,人类受制于某种到的法则系统,这个系统并非由人所创造,也非人能改变
  4. 宗教是一套无所不包的故事,能够为人类的法律、规范和价值观赋予高于人类的合法性

科学与宗教

  1. 宗教并非只管伦理判断,它总是包含事实声明; 典型的宗教故事的三部分:
    • 伦理判断:例如,“人命神圣”
    • 事实声明:例如,“人命始于受孕那一刻”
    • 两者相结合,得到具体的指示:例如,“就算受孕第一天,也不能堕胎”
  2. 对于宗教的伦理判断,科学无法反驳;但事实声明的部分,科学可以反驳;
  3. 宗教在乎的是“秩序”;目的是创造和维持社会结构;
  4. 科学在乎的是“力量”;目的是通过研究得到力量,以治疗疾病、生产食物;
  5. 现代历史其实是科学与特定宗教(人文主义)达成协议的过程,现代社会相信人文主义,而科学不是为了质疑,而是为了实现它的教义;

与“现代”的契约

前现代人放弃了力量,相信了意义;例如,对当时的人来说,是否在战场上英勇战斗、是否早餐吃了禁忌的食物,都被赋予了重要的意义;如果发生什么可怕的事情(例如洪水、旱灾),我们会说这都是上天的旨意;

现代契约的本质:人类愿意放弃意义,换取力量。 现代生活就是在一个没有意义的宇宙里不断追求更多的力量。

现代社会对力量的追求:

  1. 人类原本的思维是资源是有限的,所有我不愿意将当下的资源拿来做研究与开发;
  2. 现代社会的理念基础是:经济不仅有可能增长,而且还是必要的。
  3. 直到现代社会,人们才开始相信未来,所以有了信贷这项奇迹;使得人们愿意将当下的资源拿出来做开发与研究,为的是换取未来更多的资源;
    • 相信未来:这是经过几千年直到现在社会才出现的因为,这一想法从根本上违反直觉、进化经验和世界运作的方式。
      • 自然系统多半呈现平衡状态,而且生存之争大部分都是零和博弈,一方发展,另一方必然受到限制
      • 自然界的万物相互制约,维持某种平衡; 例如,一片地区,如果狐狸多了,那被吃掉的兔子自然就少了,使得狐狸数量增加;但因为兔子数量的减少,使得部分狐狸会找不到食物就会饿死,然后狐狸的数量就下降了,接着兔子的数量开始增加;
  4. 离开了意义,现在社会之所以还在发展,是因为兴起了一种革命性的宗教: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革命

人文主义崇拜人性,期望由“人类”来扮演上帝在基督教、伊斯兰教中中扮演的角色,或自然法则在佛教和道教中扮演的角色。

人文主义认为:人类必须从自己的内在体验找出意义,而且不仅仅是自己的意义,更是整个宇宙的意义;

人文主义的主要训诫:为无意义的世界创造意义。

人文主义让我们认为,人类自己就是意义的本源,因此自由意志也是最高的权威;

人文主义的教条

  1. 人文主义政治:选民能做出最好的选择
  2. 人文主义经济:顾客永远是对的; 即使你做出了完美的汽车,但市场上如果没有任何人购买,那说明顾客不懂欣赏?NO. 如果顾客不想要,那就说明这款车不够好;
  3. 人文主义美学:看的人觉得美,那就是美(与该事物实际是什么没有联系;就像抽象派的画)
  4. 人文主义伦理:感觉对了,那就去做
  5. 人文主义教育:要自己思考;
    • 中世纪,所有意义和权威来自外界;因此教育的重点在于顺从、背诵经文、研读古老传统
    • 现在教育,意义和权威源于我们的内心,所以重要的是你自己对这些事物的看法;

对知识的看法:

  1. 中世纪的欧洲,知识 = 经文 $\times$ 逻辑
  2. 科学革命,知识 = 实证数据 $\times$ 数学
  3. 人文主义,知识 = 体验 $\times$ 敏感性

    • 体验:体验是一种主观现象;知觉、情绪与想法;

      任何时候,体验都包括了我的一切知觉(热、紧张),我感受到我的情绪(愤怒、恐惧),自己一切我脑海中的想法

    • 敏感性:(1)注意到自己的知觉、情绪和想法;(2)允许这些体验影响自己

体验和敏感性会形成一个互相加强的无限循环;比如喝茶,刚开始我只喝最普通的茶。直到某一天,我开始闭上眼睛,专心喝茶。我开始感受到茶独特的香味;很快,我想开始尝试不同的茶。再到后来,我不能满足普通商铺里的茶,追求更高品质的茶;

到了人文主义,重点放在了感受与体验上,而不是各种行为;而对战争的描述,业从神、伟大的英雄,转移到小兵和他们的体验上。(从一些电影作品以及其他艺术作品中可以看得到。)

人文主义的分裂

  1. 自由主义;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永不重复的体验 【关注点:自我】
  2. 社会人文主义;社会主义责怪自由主义太过注重自己的感受而忽略他人的体验 【关注点:他人,关注自己的行动如何影响他人】
  3. 进化人文主义;各种体验和感受的冲突不可避免,最适合胜出;


三、智人失去控制权

人类还能继续掌握世界、赋予世界意义吗?

生物科技和人工智能将如何威胁人文主义?

谁可能继承人类的角色,什么新宗教可能取代人文主义?

为什么实现人为主义的梦想反而可能导致人文主义的崩塌。

实验室里的定时炸弹

自由意志

  1. 自由主义的基础是人有自由意志,这是事实声明;

  2. 事实声明科学是可以介入的: 【从科学的角度来解释人的行为这一事件:人的行为只是某种电化学反映到产物】

    • 每一个电化学反应都是前一项事件决定的,那最后达成的决定肯定也不是自由意志; 科学给出人类行为的解释,那就是特定的基因构造让大脑出现某种电化学反应,并进而引发行为;
      • 按照这种解释,人的欲望不是一种“选择”,我们只能“感觉”到欲望,再据此行事;
      • 毕竟,欲望也只是神经元的某种放电模式而已;
    • 如果原子随机运动产生的决定,当然就是随机的,不能是自由意志

个人主义

自由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单一的、不可分割的自我。但裂脑人实验,表明自我是可以物理分割的;左脑控制逻辑推理与语言,右脑控制图像;当有人问一个青年,你长大后想做什么,他会回答,“绘图员”;但如果不是让他以语言的形式回答,让它用自己的左手去拼写出未来想要做的事情,得到的结果却是“汽车比赛”;同样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实验中;即,左右脑对输出的内容是不同的

并且,左脑不仅控制表达能力,还是个内部翻译人员;当左右脑控制的部分得出的结果不同时,由左脑对整个现象进行解释,并在两者之间建立某种联系,来表明他们之前的合理性;

冰水试验,引出人的两种自我:体验自我、叙事自我

  1. 体验自我:我们每时每刻的意识;并且它没有记忆力;它不会讲故事,并且当我们做重大决定的时候,也不会去问它的想法
  2. 叙事自我:就像左脑的内部翻译人员,永远忙碌着将过去的各个细节联接起来,编织成一个故事,并为未来做计划。
  3. 两者的关系:叙事自我就像记者或政治人物,他们不会描述所有细节,通常只用事件的高潮最后结果来编织故事。整个体验的价值,是通过把峰值与终点加以平均而确定的。

案例1:冰水试验:对同一个人进行两种方式的试验;试验结束7分钟之后,如果他们必须再做一次,他们选择做哪一个实验:

(1)“短”实验:时长60s,受试者将一只手放进14℃的冷水(足以让人不舒服)中60s,之后把手拿出来;

(2)“长”实验:时长60s,受试者将一只手放进14℃的冷水(足以让人不舒服)中60s;之后研究人员会偷偷将热水导入容器,使水温略升为15℃。使得在最后一刻的水温升高;

这两个实验的顺序并不会固定的,受试者可以先做短或者长的试验,然后在调换做第二个;试验结束7分钟之后,如果他们必须再做一次,他们会选择哪个实验;结果表明,有80%的人选择了“长”实验。

叙事自我对两个实验的解释:(1)“短”实验,将最差的部分(水非常冷)和最后一刻(水还是非常冷)做平均,结论就是水非常冷;(2)“长”实验,将最差的部分(水非常冷)和最后一刻(水没那么冷)做平均,结论就是”水稍微温和一点“。

重点在于,叙事自我对时间持续多久没有感觉。

案例2:大肠镜检查:对患者进行大肠镜检查,之后请他们用 0 ~ 10来评价整体疼痛程度

假设:疼痛程度评分与疼痛持续时间相关;即持续时间越久,承受的痛苦越多,评分也应该越高。

结论:检查时间更久但在最后一刻减轻疼痛的对象,对整体疼痛的评分反而较低

(1)实验1:检查时间为8分钟,患者给出最高疼痛指数为8,最后一分钟打分为7;到最后,给出总的疼痛程度为7.5

(2)试验2:检查时间为24分钟,患者给出最高疼痛指数为8,最后一分钟打分为1;到最后,给出总的疼痛程度为4.5

试验2承受疼痛的痛苦要多很多,但并没有影响他的记忆。

叙事自我对我们的体验下判断时,并不会在意时间持续的长短,只会采用“峰终定律”,即只记得高峰和终点的体验,再平均作为整个事件的体验。 【对我的影响:今后自己做判断的时候,要理性地看待全局,避免峰终定律的影响;】

大分离

科学对所谓人不可替代的说法的回应:

  1. 人类将失去在经济和军事上的用途,因此经济和政治制度将不再继续认同人类有太多价值;
  2. 社会系统仍然认为人类整体有其价值,但个人则无价值
  3. 社会系统仍然认为某些独特的个人有其价值,但这些人会是一个超人类的精英阶层,而不是一般大众;

超人类掌控世界,人类失去平等;智能是必要的,但意识并非如此;科幻电影通常假设计算机如果想赶上人类甚至超越人类就必须发展出意识;但如果想达到超级智能,并不是一定需要通过意识;例如,无人汽车;它的作用只是将人安全快速地从A地运送到B地;就这一点,自动汽车如果能够比人类做得更好,就算它不能享受音乐,那又怎么样呢?

如果当所有的汽车均由计算器控制,那整个交通控制权就交给计算机算法,那就能将所有车辆连接成单一网络;控制车辆的算法能够清楚掌握两辆车在路上的位置和行动方向,绝不可能允许自己操纵的两辆车就此相撞;这就大大降低车祸的发生率;

算法掌控世界,人类失去神性

人类整体仍有价值,但个人将不再具有权威,大部分选择由外部算法来管理。

大部分人类都将失业,或者失去价值;因为它们能比你做的更好;

例如,当有一个智能机器人,它搜集了你的所有数据,学习了所有的医疗知识,能够以远胜于顶尖医生的程度帮你诊断病情,同时根据你的家族与基因,然后跟你说,“今天开始的一个月,你要开始吃xx药”;但你此刻不觉得自己又任何疾病或者不适,你问它为什么?它回答,根据你的家族与基因,以及近期的生态特征的表象,包括脉搏、血压等等,得出的结果你应该吃这个。然后你继续问,为什么得出这个?它回答,查阅了所有相关的资料,然后解释原因需要1天的时候,这个时候你是选择听它的还是不听它的。也就是那个时候,它比你自己更加了解你自己的时候

自工业革命爆发以来,人类就担心机械化可能导致大规模失业,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在过去发生。这是因为随着旧职业的淘汰,会有新职业的出现;因为总有一些事情人类做得比机器更好。人类只有两种能力:身体能力、认知能力;在机器与人类的竞争在仅限于身体能力时,人类边专注于需要至少一些认知技能的工作。然后,一旦算法在记忆、分析和辨识各种模式的能力上超过人类,那就会更进一步替代人类;

深度学习

对于智能的机器人,我们不再像过去一样给它算法让它来实现,而是让它自己学习;我们提供给系统的唯一信息就是屏幕上的原始像素,以及指示系统要努力得到高分。剩下的一些都是它自己解出来的。我们也并不知道具体是怎么解答出来的。

Googel 的 AlphaGo软件自学围棋;2016年3月,与韩国棋王李世石在首尔举行了一场比赛,AlphaGo最终以4:1打败李世石;在赛后分析AlphaGo的棋路后,多数人的结论则是人类在围棋上已经不再有希望打败它了。据称,当AlphaGo刚开始输掉一场比赛之后的晚上,作为人类的我们在晚上必然要休息。而AlphaGo却在晚上自己跟自己下了一万盘棋。这样的学习速度与密度,令人可怕。

事实上,随着时间的推移,不仅是因为算法越来越聪明,也是因为人类逐渐走向专业化,所以用计算机来取代人类越来越容易;远古的狩猎者想要生存下去,就要掌握各种各样的技能,正因为如此,想设计狩猎机器人的难度非常大。而现在,人工智能不必要在所有的综合能力上胜过人类,只要在特定行业需要的特定能力上超越人类,那就足够了

即使,对于艺术(例如作曲)这件事,已经有机器人做出的曲子,让人大为称赞; 【个人观点:即使,计算机能够在艺术上制作出让人惊艳的作品;但毕竟感情的促发,是需要活生生的人类来演绎;所以,认为在这个事情上,作品不能替代感情。】

生命科学对自由主义的挑战

  1. 自由主义对个人主义的信念的前提假设
    • 我是一个不可分割的个体。即我具备单一的本质,无法在分为各个部分或者子系统。在最深处的内在,有一个清晰、单一的声音,也就是真正的自我。
    • 真正的自我是完全自由的
    • 根据前两个假设,我能够了解一些别人发现不了的自己。也只有我能够进入自己内心自由的空间,只有我能够听到自己真实自我的声音。因此,自由主义才赋予个人极大的权威;
  2. 生命科学对这三个假设剔除的挑战
    • 生物就是算法,人类不是不可分割的个体,而是由可分割的部分组成;即人类世许多不同算法的组合,并没有单一的内在。
    • 构成人类的算法并不“自由”,而是由基因和环境压力塑造,虽然可能根据决定论或随机做出决定,但绝不“自由”
    • 因此,外部算法有可能比我更加了解自己。如果能用某个算法监测组成身体和大脑的每个子系统,就能清楚掌握我是谁、我有什么感觉、我想要什么

其他知识

  1. 自由主义面对社会不平等的解药,不是让每个人都拥有同样的体验,而是对于不同的人类体验赋予同等的价值;
  2. 20世纪是大众的时代。20世纪的军队需要几百万的健康士兵,经济发展也需要几百万的健康工人;因此,各国都建立起公共服务卫生体系,以确保国民的活力与健康。人类最大的医疗成就正是为大众提供卫生设施、疫苗接种,消灭流行病;


意识的海洋 - 新的宗教科技

  1. 科技人文主义
    • 仍然认为人类世造物的巅峰之作,智人升级为神,对抗最复杂的无意识算法
    • 人文主义认为,只有人的欲望才能使世界充满意义。但如果我们连欲望都能选择,又凭借什么来做选择呢?
    • 但它面临一个无解的两难,它认为人的意志是宇宙中最重要的东西,因此推动人类开发控制;但一旦控制意志,人边失去神圣性,无法在科技面前立足;
  2. 数据主义
    • 人类已经完成了自己伟大的宇宙任务,应该把接力棒传递给完全不同的实体;


数据主义

数据主义认为,宇宙是由数据组成的,任何现象或实体的价值,在于对数据处理的贡献;在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的150年后,生命科学已经认为生物体都是生化算法;

数据处理的两种概念

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数据处理器;针对不同的情况,只不过整个处理器是单一的处理器*(集权组织,所有的决定都由少部分的集权人士来决定),还是一个*分散的处理器

  1. 经济系统
    • 资本主义赢得冷战,并不是因为它更合理或是上帝对苏联降下怒火,而是因为这个阶段分散式的数据处理比集中式更优秀
  2. 政治系统
    • 民主与专制本质上也是两套关于收集和分析信息的对立机制

全人类是一个数据系统,个人是芯片

  • 人类历史就是一个数据的处理过程
    1. 增加处理器数量;拥有10万人口的城市,运算能力就会高于拥有1000人口的村庄
    2. 增加处理器种类;如果单一系统拥有不同的处理器,就能增加其动力与创意;农民、祭祀和医生所产生的想法,可能是狩猎者怎么也不会想到的
    3. 增加处理器之间的连接;如果只是增加数量与种类无法连接,是没有意义的;10个有连接的城市产出的效益通常都会高于10个孤立的城市;
    4. 增加现有连接的流通自由度;

这四个方面是互相矛盾的;处理器的数量与种类越多,自由连接就越困难;因此,智人数据处理系统的构建方法分成四个阶段,各自强调不同的方法;

  • 人类已经经历了这四个阶段
    1. 认知革命;开始能够将大量智人连接为一个单一的网络;村落、部落的形成;对其他物种来说,能够连接成单一网络的个人数量有限制,但智人打破了这个限制;智人走向了各地,分散到不同区域,感受不同气候,并开始逐渐失去联系,经历不同的文化变革;
    2. 农业革命开始,持续到大约5000年前;农业加速了人口增长,使人类处理器数量急剧上升,更多的人生活在一起形成密集的地方网络;
    3. 约5000年前发明了文字和货币,结束与科学革命;有了文字和货币,人类合作开始走向鼎盛,各个团体融合起来,形成城市和王国;人类开始有意识地将整个地球联接为一个单一的网络;
    4. 约1492年,早起的探险者、贸易商使得整个地球初步联接为一个单一的网络;到了21世纪,更是形成了快速联通的网络。更重要的是,随着信息科技与网络的发展,信息能够在整个全球网络里自由流动;

信息自由就是最高的善

数据主义的诫命:

  1. 要连接越来越多的媒介,产生越来越多的信息
  2. 把一切连接到系统,连不想加入的异端也不例外

数据主义将人类体验视同数据模式

人文主义认为所有的体验发生在我们心中,我们要从给自己的心里找出一切事物的意义,进而为宇宙赋予意义;

数据主义认为,不分享就没有价值,而且我们不需要(甚至不可能)从自己心里找到意义;我们该做的,就是要记录自己的体验,再连接到整个大数据流中,接着算法就会找出这些体验的意义,并告诉我接下来要怎么做。

前几代人中,写日记只给自己看是很常见的人文主义;但现在很多年轻人会认为,如果么有人读到那不就是白写了?所以,现在的座右铭是 “ 如果你体验到了什么,就记录下来。如果你记录了什么,就上传。如果你上传了什么,就分享; ”

在18世纪,人文主义从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走向以人为中心,把神推到了一边。在21世纪,数据主义可能从以人为中心走向以数据为中心,把人推到一边;并且,数据主义对人类的威胁,正如人类对其他动物的威胁;数据不在乎我们的主观需求;

最重要的三个事项和问题

  • 正在发展的三个事项
  1. 科学正聚合于一个无所不包的教条,也就是认为所有生物都是算法,而生命则是进行数据的处理。
  2. 智能正与意识脱钩
  3. 无意识但具备高智能的算法,可能很快比我们更了解我们
  • 对应的三个问题
  1. 问题1:生物真的只算是算法,而生命也真的只是数据处理吗?
  2. 问题2:智能和意识,究竟哪一个才更有价值?
  3. 问题3:等到无意识但具备高度智能的算法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时,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会发生什么变化?

其他知识

对于汽车与交通工具的新的认识:即使对于私人汽车,我们真正想要的并不是车辆本身,而是移动的便利;如果有一个智能系统,我能让计算机知道我需要在08:04准时上车,计算机把无人汽车调过来,把我送到公司之后就离去,它能够去服务于其他人;(如果我有自己的车辆,这个时候它应该就停在某个地方,消耗时光)到了18:11分,我走出公司门口,就会有另外一辆全民共享的无人汽车停在我的旁边,带我回家;如有能这样,我为何又需要自己拥有一辆车呢?但如果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你就必须放弃隐私,允许算法永远知道我身在何处,想去何方;